吃饭,离不开土地;安居,离不开土地;出行,离不开土地;发展,离不开土地。
在第34个“全国土地日”来临之际,记者走进内江市东兴区,紧扣“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”主题,探访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履职尽责,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、保护耕地意识,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,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。
严守耕地红线
确保国家粮食安全
曾经的撂荒地被复垦,成了“一亩多收”的土地;房前屋后的边角地被开垦,打造成“微田园”“微菜园”;零散的梯田经过高标准建设,成为粮食生产的“良田”……
这是记者走访东兴区田家镇龟山村、富溪镇凤凰村、高梁镇方家沟村等地看到的变化。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,粮食生产稳产提质,预计今年能实现“十七连丰”。其背后,离不开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努力。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东兴区坚持保护与恢复并重,强化耕地保护红线意识,强化用途管制,建立了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全覆盖、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机制,全区划定耕地保有量73.51万亩,其中永久基本农田67.95万亩。采取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扎实做好执法工作,今年以来,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4起,整改永久基本农田“非粮化”问题图斑6个,复垦恢复耕地98.85亩。
全面推行“田长制”,成立领导小组,印发相关方案,建立田长体系,设置区级田长30名、镇级田长110名、村级田长239名、网格员778名,压实耕地保护责任。截至目前,各级田长(网格员)均已注册使用巡田app,开展巡田15万余次,发现并处理线索153条,真正做到了覆盖全区、责任到人,确保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问题早发现、早制止、早报告。
坚持问题导向,全面推进耕地恢复。针对辖区耕地质量不高等问题,开展系统治理,补短板、强弱项,大力推进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“三位一体”保护建设。形成了东兴区《2024年流出耕地恢复补充方案》和2024年恢复补充任务;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,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区农业农村局、各镇(街道)参与的耕地恢复工作专班;分解各镇(涉农街道)耕地恢复目标任务,明确了耕地恢复时限和整改恢复要求。其间,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认真抓,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,区领导现场督导,实行“每日一线上通报、每周一书面通报”。今年以来,已完成耕地恢复7951亩。
节约集约用地
促进绿色低碳发展
今年一季度,东兴区47个省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.49亿元,超平均时间进度5.86个百分点。
今年二季度,东兴区总投资56.5亿元,集中推进26个重大项目,为稳定经济增长、优化产业结构、持续改善民生积蓄新动能。
最近,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d区(一期)建成投入使用,吸引首批10余家企业入驻,推动东兴区百亿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项目顺利推进,离不开土地要素保障。东兴区加强规划引领,在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预留产业用地空间;全力保障需求,为接下来三年东兴经济开发区产业用地打好供应端基础;优化保障方式,2023年以来按照“标准地”供应新增工业用地方式,为东兴经济开发区供应工业用地12宗1358亩;全力提高供应效率,今年以来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占土地出让总面积的97.05%。
为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得到及时满足,东兴区简化审批流程、提高审批效率,推进不动产登记与广电、网络、银行等单位业务联动,形成“一站式”服务,着力提升办证效率;建设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,优化“一窗受理”模式,实现“外网申请、内网审核、现场核对、即时领证”,让办事群众少跑路。
面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,东兴区创新土地使用模式,积极探索存量土地再开发利用,采取城市更新、工矿废弃地复垦、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式,不断释放土地潜力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。
全力做好土地报征,在东兴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,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、产业发展,城镇开发边界内布局椑木片区,重点发展新材料等工业,完善生活配套设施,以产兴城、以城促产,增强产业园区综合功能,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。2023年以来,通过持续加强部门协作互动,建立协作和共享信息渠道,产业园已取得899.43亩土地批复,保障了东兴区重点项目、重点产业落地。
在城市更新行动中,东兴区坚持“向低效用地要效益,向存量土地要质量”思路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、零星地块、闲置地块,科学规划了一批智慧停车场、“口袋公园”、休闲绿地,全面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,确保了土地资源“退得出、用得好、可持续”。
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,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。作为基层职能部门,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在市委、市政府、区委、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有力指导下,持续抓好耕地保护、用地保障、空间规划、地灾防治、森林防火、林业发展等各项主责主业,为建设成渝地区中部产业强区贡献力量。